浙江德清引进14辆仿美式校车 加装GPS实时监控管理
发布日期:: 2011/11/17 作者来源:: 南都周刊/卫通达
1.座椅强度:每个座位上均装有安全带。在试验中心经过链锤试验,确保外力撞击时,座椅不会产生变形。 2.座椅材料:全部采用阻燃级别为A0级的面料,打火机无法点燃。 3.上下车自动拍照装置:德清版校车特别定制,确保小学生安全往返。
南都周刊记者_沈玎 浙江德清报道 摄影_沈玎
德清县,位于杭州以北29公里,隶属于湖州市,总人口还不到50万。
然而,因为14辆“长着鼻子”的仿美式校车,德清一夜成名。
“网络上的人看问题,怎么说呢,好像这小姑娘真漂亮,只看到了表面。”罗永昌,德清县教育局纪委书记,面对网上铺天盖地的赞誉,缓缓说道。
两年前,罗永昌上任该职位,第一件大事就是学生交通保障工程。
按计划,将共有79辆专属校车,承担起5000多名12周岁以下当地小学生的上下学接送任务,包括2所民工子弟学校。
现在,第三批30辆校车已经运抵德清县,其中,就包括10辆产品代号为ZK6100DA的“长鼻子”美式校车。另外4辆美式校车,还未交付。
之所以被称为美式校车,是因为其借鉴了美国校车的经典造型—“卡车头+公交车身”。
“在设计之初,我们数次对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购置的两台美国校车进行研究,并借鉴了美国的校车标准。”宇通校车产品经理盖玉龙介绍。
这款专业校车,外形为9.98米×2.43米×3.15米,块头不小。其底盘上有两条8mm厚槽钢,由车尾贯穿至保险杠处,在中低速驾驶时,几乎牢不可破;座椅全部采用阻燃级别为A0级的面料,用打火机无法点燃;专门设置的学生座椅,也经过链锤试验,确保在撞击时不会变形。
由于种种特殊设计,“长鼻子”校车与同等容量的普通校车相比,整备质量(9吨)高出1.2吨,百公里油耗(24升)多8升,价格贵了10万元。10辆车,就花费了400万元,在德清之前,只有广东某所贵族学校曾购买使用。
“换个轮胎就要一千多块,这个校车是个烧钱的家伙。” 陈国华是永安学生交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,他一边走进校车内,一边向记者介绍:“因为它密封性高,一般的汽车一年开6个月空调,这个车我看得8个月。”
美式校车因为有“长鼻子”,车长比普通大巴多出1米4,一般的小公路上,开错方向后,调转不过头来。“要是能有这个样子的,小号的车型就更好了。”陈国华说。
长鼻子最大的好处即安全,即使发动机起火,乘客也能够从容逃生,并且在碰撞情况下,长鼻子还有缓冲作用。
在车鼻子上,还有两面反光镜,用来监视车头下方。因为1米多高的底盘,再加1米4长的车头,司机坐在驾驶席上,要是车前站着的人身高不到1米6,司机就看不见。
每当车门打开,车顶的四盏大灯就开始闪烁。站在一旁看热闹的路人们调侃起来,赞叹这个车的“气场很强大”。
不过,在德清县“学生交通保障工程”刚启动时,“长鼻子”校车并不在采购名单之列。
罗永昌第一次到宇通的时候,“长鼻子”校车还只有一台样车,没有排产。随后在2010年,罗永昌又和县长胡国荣前往考察。胡国荣曾在美国学习生活了一段时间,对美国校车印象深刻,当即拍板,要把美式校车引进德清。
因此,双方在起初框定的200万购车合同上,又追加了200万元,终于敲定了生意。
这笔钱是教育经费支出的一小部分,2010年德清的教育经费支出5.5亿元,仅为GDP的2.34%,尽管与国家期望2012年全国平均4%的目标尚有差距,但校车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。
大黄蜂来了
“德清育才学校,是我们县条件比较差的学校。”教育局安全科科长潘建荣,例行到这里检查一番学校安保情况。这是所民工子弟学校,共有学生1480人,其中需要乘坐校车的是400多人。
随着下课铃声响起,一群戴着黄色太阳帽的小孩子,在照管员的带领下,排队爬上停在门口的校车。
“以前都是爸爸骑电动车送我。前几年学校也用公交车接送,但我感觉,现在这个校车坐起来最舒服了,车里很干净也很宽敞,还有空调。”一位小男孩惬意地望着窗外,很多高年级的学生,正骑着自行车从校车旁经过。
德清育才学校的政教处主任告诉记者,“我们一共有6辆车,其中2辆是政府所配,不过运载能力远远不够。”学生对校车都很依赖,过了12岁的学生,学校只能劝其自行设法上下学。
目前,德清县学生交通保障工程的79辆校车中,已有44辆在跑,覆盖了全县65%的学生线路。这些车在外形上都有“统一着装要求”,车身通体刷成橙黄色,标有醒目的“校车”标识和Logo。
很多小孩子都乐于称其为“大黄蜂”。早晨六点半,在雷甸镇解放村梁家墩,每天都有十来个孩子在候车站等车。随着孩子的一声叫喊,“大黄蜂来了!”远处驶来一辆黄色的大客车,车身还刷了两道黄色的反光线,甚是醒目。
在校车上,已经安装了GPS定位系统、上下车自动拍照装置,为孩子的安全做记录。这是德清县一开始就向宇通公司定制的技术。除了驾驶位和副驾驶位,校车上其他座位都是专为12岁以下小孩子设计。安全带特别短,靠背也特别矮,凡是已经过了发育期的学生,休想将双腿挤到座位里去。
传统大客车座椅后面的拉手也都取消了,以免孩子玩闹时碰花了脑袋。这些细节定制,让一辆传统30座大客车的车型,载客量扩大到50人。
早上7点,校车从梁家墩候车点准时发车。停了两站,接上15名学生后,校车行驶到雷甸镇中心小学大门口。从上车算起,整个过程一共是11分钟。车子一路开得很平稳。
长期以来,农村用来运送学生的,大多是农用车、摩托车、三轮车,甚至是一些报废的车辆。车内肮脏、环境拥挤、安全隐患无处不在。
在此之前,德清县解决学生接送问题的法门与全国大部分地区别无二致—借用公交车。“在早上一个时段,晚上一个时段,专门腾出来让他们去接学生。”罗永昌说,“不过这个模式有一个问题,公交车是以利益为主的,它不是公益性的。”
公交车接送学生,也存在时间难协调,经常超速等诸多问题。
2009年,罗永昌先后在长兴、安吉、湖州、上虞、江苏常熟、张家港等地做了调研。当时张家港已经配了一部分校车,由政府和公司联营。
罗永昌经过斟酌,最终确定了开设公司专营校车这个模式。
“车子由政府来购买,然后委托德清当地的专业公司代管。”德清县当地的环通客运公司承接了这一任务,并抽出一个既懂技术,又懂管理的团队,成立了一个名为“永安学生交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”的新公司。
现在在德清县,校车的出行已经形成了相对严格的纪律。有一个细节是,一位叫谢叶菲的一年级小姑娘,住在紫岭村,父母都在杭州打工。可车子开到了紫岭村,小姑娘却安安静静地坐着没有动,直到校车到了终点站,再原路返回到紫岭村时她才下车。
司机盛根财解释称,因为她家在马路这边,刚才停的那站是在马路对面。“所以在回程的时候才把孩子放下,可以让孩子少穿一个马路,更加安全。”
在永安旗下驾驶校车的司机,门槛相对较高。首先必须持有A1照,其次是要求开客车3年以上的驾龄,而后还要“政审”,比如有没有精神病的家族史,有没有酒驾记录。
陈国华承认,校车的收益并不足以维持公司运营,一年下来产生的亏损,再由政府出资补足。
“永安公司的账本,进入我们教育系统的即时支付中心,这样我们可在永安公司的财务上实行监管。”罗永昌解释说:“维修费是由宇通公司的维修站出账,油耗我能算出来,驾驶员工资也是定量的。所以永安公司耍不了花招。”
不过,与美国的校车经营模式相比,德清县的政府出资和监管的方式仍显得繁冗。“比如美国财政对校车的补助,都是有法律制度来规定的,它跟行政管理部门没有什么联系。钱是学校直接给公司的,这样就省去了很多麻烦。像我们这样,出钱要打报告,很麻烦。”
在美国每天有50万辆校车在运行,而且每年要新生产4.6万辆校车,形成每年150亿美元产值的“校车产业链”;美国各级财政对校车以及相关产业的支出与补贴也不菲,美国政府平均每年要为一个正常孩子坐校车支付520美元,为特殊儿童支付2400美元。
黄色特权
美国校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。到1910年,已有30个州不同程度地实施了学生交通计划。
从1927年,蓝鸟公共汽车公司制造了美国第一辆校车后,校车得到不断发展。目前,美国每年有450000辆校车,运送约2500万学生上、下学,行程达到40亿英里。
校车是美国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,向来对“特权”现象嗤之以鼻的美国人,唯独为校车大开“绿灯”。按照美国交通规则,校车的路权可谓至高无上,一旦校车司机将“STOP”的指示牌打开,后面所有的车,无论在哪个车道,都必须停下来,即使总统座驾也不例外。
在全美国50个州,都有同样的一条交通规则:超越正在停靠和上下学生的校车是最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之一。
“孩子的生命安全超过一切最有价值的财富!”这句话,用红色大号字体印在美国多个州的《驾驶员手册》上。反观中国,据公安部2009年数据,每年有超过1.8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,儿童因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是欧洲的2.5倍、美国的2.6倍。
罗永昌想趁现在这个校车话题比较热门的时机,让“黄色特权”也进入到德清县的地方法规中。“在中国,这方面还是一个空白。”罗永昌告诉记者:“我们已经在运管所、驾校培训班上,开始宣传礼让校车。这在中国其他地方,我还没有看到过。”
“有一次遇到路上施工,刚准备下车催催,施工员立即打了个手势,清理出路面让我通过。”校车司机王金辉对于“礼让校车”的例子,信手拈来,“还有一次经过一个只有单车道的隧道,对面要过来的小车也等在隧道口,让我先过。”
不少网友说,在中国推行校车容易,但要在中国形成一套美国那样的校车文化,就很难。不过在罗永昌看来,德清县发展“礼让校车”,有无形的优势。“我们德清的整个民风比较好,老百姓也比较朴实。”
整理:洪麓丰